公司新闻

震安科技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来源:雷火电竞app网址 作者:雷火电竞app官方下载日期:2024-05-11 01:46:00 浏览:6

  地震是人类无法避免的自然灾害,地震引起的震动对建筑物的破坏是毁灭性的,给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历次震害调查表明,地震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主要源于建筑物和工程设施的破坏、倒塌以及由此引发的次生灾害。因此,世界各国的建筑工程师一直没有停止过对建筑防震抗震的研究,其中,建筑隔震技术成为建造高性能防震建筑物的重要课题之一。

  20世纪90年代,全世界至少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建筑减隔震技术的研究,并在美、日、法、新、意等20多个国家修建了数百座减隔震建筑物。其中,日本是技术发展最快、技术最成熟、应用最广泛的国家。2011年3月11日9.0级日本大地震中,大量减隔震建筑经历地震后不仅建筑本身完好,并且室内仪器设备均没有损坏,表现出优异的抗震性能,该地震大面积的验证了减隔震技术的有效性。近年来发生在我国的较大地震雅安、通海地震中,使用减隔震产品的建筑表现出优异的抗震性能。建筑减隔震技术由于其优越的抗震效果,已成为建筑抗震领域成熟有效的抗震技术。随着政府对于减隔震行业的法规规范和政策扶持,国家对抗震防灾工作的重视和减隔震技术宣传普及度的提高,减隔震技术推广和应用总体呈上升趋势,整个行业处于平稳成长期,未来市场前景广阔,属于典型的朝阳产业。

  2023年,从世界范围来看,全球7级以上大型地震活动由弱转强,全球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129次,其中7级以上地震19次,最大为2月6日土耳其两次7级以上强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国内情况看,应急管理部报告指出2023年山东平原5.5级地震造成2900余间房屋损坏,部分基础设施受损,直接经济损失2.4亿元。甘肃积石山6.2级地震造成甘肃、青海两省151人死亡,983人受伤,倒塌房屋7万间,严重损坏房屋9.9万间,一般损坏房屋25.2万间,直接经济损失146.12亿元。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在客观上促进了建筑减隔震技术的推广和使用,从国内来看,《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颁布后,国内减隔震行业市场空间逐步提升。

  我国属于地震多发国家,41%左右的国土面积处于地震基本烈度7度及7度以上地区,同时,这些地震多发地区往往又是人口密集地区,地震对这些地区生命和财产造成的损害更加严重。建筑减隔震产品有利于提高城市建筑和基础设施抗灾能力,提高农村住房设防措施和抗灾能力,能有效减少地震对生命和财产造成的损害。2021年9月1日《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实施后,强制性政策要求覆盖范围大幅增加,由相关政策带来的学校、医院等建筑在设计、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减隔震市场需求大幅增加。随着各地对法律法规执行落实力度的加大以及行业监管的进一步完善,预计学校、医院等《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所规定的八类建筑产生的市场需求还将进一步增大。

  近年来,除普通建筑减隔震技术应用发展较快外,类似于地铁上盖物业、工业厂房、工业设施等领域对减隔震技术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比如对于地铁上盖、沿线的住宅可以通过最新的减隔震(振)技术在现有振动、噪音控制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让居民在充分享受快捷交通的同时提升生活品质。很多特种行业对于特殊振动的控制需求也不断涌现,这些需求可以通过适当的对策或减振产品解决方案得到满足。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高端制造业的发展,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对设备减隔震(振)产品和技术的需求将大幅增长。

  产业链上游:减隔震产品的主要原材料包括:橡胶、钢材、胶黏剂、阻尼介质、涂料等,铅芯隔震产品的原材料还包括铅锭。减隔震产品原材料是大宗商品,价格受经济周期、市场需求、汇率影响,波动较大。

  产业链下游:减隔震产品的市场主要在重点设防类建筑、特殊设防类建筑,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按工程类型下游需求主要为学校、医院、机场、贮气罐、电力建筑、通信建筑、科研试验建筑、大型场馆、部分工业建筑等。这类建筑通常具有人员密集、抗震设防要求高的特点。

  从减隔震下游需求来看,强制性要求政策类项目需求较高。从房屋类型来看,已建成减隔震建筑中,以隔震建筑为主,但减震建筑数量占比有所提高。据国家住建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统计,新建隔震减震建筑中,隔震建筑占比在70%以上,且基本采用建筑隔震橡胶支座产品。分地区来看,云南推广较早,减隔震建筑数量占全国比重始终维持前列。2023年据公司统计,以公司营收结构来看,学校、医院在建筑减隔震市场需求占比最大,超过50%,其次为LNG储罐和其他公建项目,占比超30%,其余为商住地产等其他建筑和应用领域。

  另外,受部分地区房地产行业及基建投资放缓影响,部分区域学校、医院等公共建筑投资建设力度有所放缓,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整体行业市场容量的增长。另外一方面,部分公共建筑的业主、总包企业在资金到位率受到一定影响,影响了项目的进度。

  2021年2月1日GB/T38591—2020《建筑抗震韧性评价标准》开始执行,其将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要求由“安全性”提高至“韧性”层面,其中“建筑抗震安全功能”代表房屋建筑在给定水准时的地震作用下能够保障人员生命安全的性能,而“建筑抗震韧性”则代表房屋建筑在给定水准下能够维持与快速恢复建筑功能的能力。该变革代表我国对建筑抗震方面要求的突破性提升,从单纯的人员生命安全保障提升至兼顾经济财产安全和建筑功能保障。

  2021年9月1日,国务院颁布的《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以立法形式明确规定了在全国范围内的高烈度设防地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新建学校、幼儿园、医院、养老机构、应急指挥中心、应急避难场所等公共建筑应当采用隔震减震技术,保证发生本区域设防地震时不丧失建筑功能。我国减隔震行业正式进入“强制”时代。

  2022年5月《关于认真贯彻落实〈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的通知》及6月《〈四川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抗震设防专项审查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对高烈度设防地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新建学校、幼儿园、医院等八类建筑,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采用减隔震等技术,保证发生本区域设防地震时能满足正常使用,提出了更高要求,预示着减隔震产品在建筑中使用的比重将逐步加大和国家标准的不断提高。

  2023年住建部新版《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住建部57号令)自2023年3月1日起施行,该部令的推出有利于优化检测机构营商环境、加大检测机构监管力度、提高检测机构违法违规成本、减少检测市场乱象。在建筑减隔震领域有利于产品质量过硬的企业进一步加大市场占有率的提升。

  2023年《基于保持建筑正常使用功能的抗震技术导则》颁布,该导则的颁布为配合抗震条例立法,对建筑抗震性能设计的技术及地震时对建筑能正常使用的功能保持性要求做出了更加严格具体的规范,相关政策的正式出台将提高行业技术门槛,进一步扩大公司在行业内的竞争力。

  近年来我国减隔震建筑数量快速增长,行业市场容量快速成长。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减隔震技术渗透率的持续提升,我国减隔震市场规模将呈现逐步扩大的态势。受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影响,目前公司建筑减隔震产品主要应用于学校、医院、商住地产、除学校医院以外的公共建筑、保障性住房等领域的建筑物,下业为建筑业。同时随着《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的颁布实施,越来越多的设计院、建筑业主对隔震减震技术的作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隔震减震技术在工业厂房、工业设备、能源化工领域的应用也明显增加,特别是在房地产投资放缓的情形下,工业以及能源化工领域对隔震减震技术的需求增长相对更快。

  隔震订单转化周期较短,项目开工端节奏至关重要。近年来部分地区基建投资增速有所放缓,一定程度上对建筑减隔震市场增长有不利影响,但随着新开工公共建筑隔震减震技术渗透率的提升,同时学校、医院等公共建筑作为与民生密切相关的基建项目,其重要性在基建投资中将更加凸显,整体市场容量仍将持续上升,目前行业正处于《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驱动下的扩容周期内,同时隔震减震技术的推广以及工业、能源化工等市场的多样化需求有利于市场突破纯基建下游,迎来新需求,由此前学校、医院等主力需求延伸至数据中心、精密仪器企业厂房、LNG、博物馆等。

  建筑减隔震技术属于“柔性抗震”,具备最优抗震效果+经济性+提高得房率+降碳等优质特征,是发达国家预防地震时首先选择的抗震方式,我国以前多采用传统抗震,即“硬碰硬”,目前正在加速推广减隔震技术。同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发布,未来发展目标明确,重绿色、重民生背景下,内循环为代表的减隔震为长期投资方向。我国绿色降碳任重道远,减隔震既能够有效应对地震危害,高烈度区应用具备经济性,同时能够有效助力降碳减排。需求持续扩张预期下,减隔震作为防灾减灾重点方向,符合我国内需体系建设,作为短板领域,未来投资空间有望进一步拓展,需求与投资有望得到双重保障,具备长期看好价值。

  受环太平洋地震带及欧亚地震带的影响,我国属于地震多发国家,为最大程度的避免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运用减隔震材料将有利于提前预防并降低地震带来的危害,对维护国民经济安全起到重要的作用。建筑减隔震产品因其强功能性和巨大的“犯错成本”,行业壁垒高,企业先发优势十分明显。但是我国减隔震市场相较日本起步较晚,目前国内企业数量有限,行业内大部分企业仅为单纯的产品制造和销售商,且生产规模较小,产品质量不稳定,缺乏减隔震理论、结构地震动力分析、减隔震设计和咨询等技术和研发能力,不具备提供减隔震技术成套解决方案的能力。

  公司是国内较早研发建筑减隔震产品的企业,也是目前国内为数不多的专业提供建筑减隔震整体解决方案的企业之一。公司业务起步于我国地震发生最频繁的省份之一云南省,深耕建筑减隔震行业13年,具有较强的技术研发能力和丰富的项目实践经验。公司主编或参编了多项地方、行业及国家标准的制定,对市场变化的反应更加灵敏。公司突破了单纯产品生产企业的局限性,能够为客户提供完善的全产业链配套服务,竞争壁垒持续增厚。凭借强大的技术、服务能力和品牌优势,公司作为建筑减隔震龙头企业有望充分受益于行业扩容。

  总体来讲,公司是目前A股唯一一家以建筑减隔震为主业的上市公司,在全国房屋建筑减、隔震领域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在行业内处于领先的竞争地位。

  本公司是专业从事建筑减隔震技术咨询,减隔震结构分析设计,减隔震产品研发、生产、销售、检测、安装指导及更换,减隔震建筑监测,售后维护等成套解决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公司已成为国内规模领先的减隔震产品生产基地,产能行业领先,拥有化学实验室、物理实验室和各类专业的生产车间和生产线,能满足包括但不限于:全系列建筑隔震橡胶支座和消能阻尼器(黏滞阻尼器、金属屈服型阻尼器、屈曲约束耗能支撑、摩擦阻尼器、调谐质量阻尼器)等的生产需求。

  建筑隔震橡胶支座是一种弹性支撑类隔震装置,由薄钢板和薄橡胶板交替叠合,并经过高温、高压硫化而成。使用建筑隔震橡胶支座是一种积极、主动的“以柔克刚”的抗震方法,通过使用橡胶等柔性材料制成橡胶隔震支座,并设置在建筑物的底部或下部,与上部结构之间形成柔性隔震层,来吸收和消耗地震能量,减少输入到建筑上部结构的地震能量,从而达到抗震目的。根据橡胶的阻尼比要求不同,建筑隔震橡胶支座还可以分为普通橡胶隔震支座(不含铅芯)、铅芯橡胶隔震支座、高阻尼橡胶隔震支座。

  弹性滑板支座属于建筑隔震支座,主要由上连接板、滑移面板、滑移材料、橡胶支座部及下连接板等构成,具有镜面不锈钢板与聚四氟乙烯或高分子量聚乙烯组成的一对摩擦装置,当水平力大于摩擦力时,上部结构与基础将发生相对滑动,确保上部结构安全。该支座竖向承载力高、摩擦系数小、长期性能稳定,竖向承载力不受水平位移的影响、水平刚度小。弹性滑板支座主要与橡胶隔震支座配套销。


雷火电竞app
雷火电竞app
电话
短信
联系